一叶知秋 | HEK293过表达稳转细胞系:高效科研利器,让您的实验快人一步!

2025-09-23

1. 细胞背景

在生物制药、基因治疗与药物研发领域,人胚肾细胞(HEK293) 始终占据核心地位 —— 凭借与人类兼容的复杂翻译后修饰(PTM)能力、高蛋白表达水平及易基因操作性,它成为重组蛋白生产的 “黄金宿主”。如今,基于 HEK293 的优化衍生细胞系不断涌现,进一步突破大规模蛋白生产与高效基因编辑的技术瓶颈,而293T 过表达稳转细胞正是其中的代表性 “利器”,为科研实验提速增效提供关键支撑。

2. 细胞描述

HEK293 细胞源于 1973 年分离的人类胚胎肾细胞,其永生化核心在于19 号染色体上整合的 4kb 腺病毒 5 型(Ad5)基因组片段—— 该片段含 E1A 和 E1B 基因,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调控,使细胞摆脱自然增殖限制,实现长期稳定培养。(Malm et al., "Evolution from adherent to suspension," Cytion, Immocell)

图1 293细胞ATCC官网参考图

2.1 核心优势

  • 高转染效率:细胞膜对异物遗传物质的摄取能力强,为外源基因导入提供便利(Cytion、Immocell 公司资料);

  • 快速稳健生长:悬浮培养中增殖速度快,满足大规模生物制药对 “高效扩培” 的需求;

  • 人类兼容的翻译后修饰:能模拟人体内蛋白的 PTM 过程(如糖基化、磷酸化),确保重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正常;

  • 高适应性:可灵活适配贴壁或悬浮培养模式,部分衍生株(如 293-F、293-H)已优化至无血清培养基中的高密度悬浮生长,适配不同实验场景

2.2 基因组特性:差异与进化的 “双面性”

HEK293 细胞具有假三倍体基因组,会通过染色体易位、拷贝数变异发生 “核型漂移”—— 这是永生化细胞的典型特征,也导致克隆衍生株与亲代细胞在基因组、转录组层面存在显著差异(Malm et al.)。例如:贴壁与悬浮表型的细胞,在胆固醇代谢、细胞黏附、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表达上差异明显;所有 HEK293 细胞均表达 E1A、E1B 等病毒元件,但部分衍生株(如 293T、293E)会额外组成型表达 SV40 大 T 抗原、EBNA1 蛋白等,为特定功能优化奠定基础。

2.3 衍生细胞系及其特定应用

HEK293 细胞系通过基因编辑与驯化,已形成多类功能特化的衍生株,其中293T 细胞及相关亚型因 “高转染 + 高表达” 特性,成为基因功能研究与病毒生产的核心工具,各类细胞的特性与应用如下:

图2: 293细胞的发展历程(数据来源Hu J, et al. Cells Tissues Organs. 2018)

 

3. 两大技术路径:各有优势,适配不同需求

(1)PiggyBac(PB)转座子系统:高效随机插入

  • 核心原理:可将 9-14kb 的多段 DNA 片段,高效整合至染色体随机 TTAA 位点(参考文献:Sun et al., 《源自 HEK293 细胞系的稳定细胞池的蛋白生产》);

  • 技术优势:单个细胞可插入多达 15 个拷贝的目的基因,减少单克隆筛选工作量;且偏好整合至活跃转录区域,显著提升蛋白表达量。

(2)基因编辑+基因组安全港:精准定点插入

  • 核心原理:通过 CRISPR/Cas9 等技术,将目的基因靶向插入 “基因组安全港”(如 AAVS1、CCR5、人类 ROSA26 基因座),在保障宿主基因组安全的同时,实现目的基因稳定表达(参考文献:Yada et al.、Kimura et al.、Bhagwan et al., 《CRISPR-Cas9 靶向转基因的表达差异与沉默现象》);

  • 技术优势:避免随机插入的 “位置效应”,降低对宿主细胞的潜在影响,适合长期稳定表达研究。

4. 成功案例:多物种、多基因验证,表达效率稳定

粒曼生物已针对人类、小鼠、大鼠、食蟹猴等多物种基因,成功构建 293 过表达稳转细胞系,通过 Sanger 测序、Western Blot(WB)、蛋白质谱等多维度验证,确保目标蛋白高效表达,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