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 | 粒曼基因编辑服务助力“相分离核心技术实战班”圆满落幕【附培训PPT】
2025-08-25
2025年8月14-15日,"相分离核心技术实战班"在丹纳赫集团上海总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丹纳赫生命科学与表观生物联合主办,粒曼生物作为特别邀请战略合作单位深度参与。活动以“理论讲解 +实操训练”的形式,全面覆盖了相分离研究的核心原理、实验路径与前沿应用,粒曼生物携《原位插入和邻近标记技术助力相分离研究》,与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单位的科研人员,在相分离研究领域展开深度对话,互相启发,共促成长。
活动(一):理论与案例分享
-
华中师范大学-王亮研究员
围绕“从概念到证据”的闭环展开六讲:从无膜区室的发现到相分离的物理驱动力,再到体外重构、活细胞识别、功能解析与机制验证,帮助学员把“现象”转成“可量化证据”。在方法部分,他明确体外重构的目标与步骤,并示范相图绘制、FRAP、沉降及微流变/SAXS等表征;活细胞环节强调定量成像与参数记录,避免仅停留在“好看的图片”。功能案例涵盖FOXA1开启染色质、RNA 3′末端加工,以及超级增强子处BRD4/MED1的相分离等,而且还展示了凝聚体如何影响转录与加工,最终形成从原理到应用的清晰闭环。
-
表观生物-高丰鑫老师
以《相分离与超级增强子研究前沿及课题设计》为主线,用通俗例子讲清SE概念与价值;再示范如何用H3K27ac/BRD4/MED1等标记配合ROSE完成定位与注释。随后在《蛋白相分离预测与ACC-seq筛选技术应用》中结合ACC-seq快速筛出候选蛋白。把成像、表达与功能数据串成验证闭环,并给出可直接执行的选题路线:预测→构建→多组学→功能评估。
-
徕卡显微系统-黄晖博士
在《相分离研究中的共聚焦成像平台应用》报告中,聚焦于如何高效利用显微成像技术。从光学系统与物镜选择出发,解析了多色成像、三维快速采集及去卷积算法的应用场景,并强调元数据记录与质控的重要性,让学员认识到成像不只是“拍照”,而是科研数据的核心组成部分。
-
SCIEX-方晶晶博士
在《质谱技术驱动的蛋白质组研究与应用》课程中,带领学员走进了质谱的世界。他以“谁在液滴里、它们在做什么”为核心问题,展示了蛋白质组学从样本制备、分离到数据检索与定量分析的全流程,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互作网络和通路富集如何与显微结果互证。在随后的现场展示中,她更是把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拆解成清晰的步骤,让学员直观感受到质谱在相分离研究中的力量。
-
粒曼生物-洪香娜老师
在《原位插入和邻近标记技术助力相分离研究》指出三大难点:互作弱、瞬态、过表达易致假象;解释内源敲入的优势与常见标签选用;梳理BioID、TurboID、APEX2 的适用场景与时效对比;并以 YTHDC1、KAT8-IRF1 及应激颗粒为例,展示从敲入构建、邻近标记、蛋白富集到 LC-MS/MS 鉴定和通路分析的流程,给出“敲入联用邻近标记与蛋白组学”的落地路线。
活动(二):实操训练
-
体外相分离重构实验
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学员们先进行了“蛋白成像条件摸索”,学习如何通过缓冲体系、盐浓度和拥挤剂等条件快速筛选最佳液滴形成环境。随后,在FRAP实验中,大家直观体验了动力学参数获取与材料态判断的方法,并最终通过结果展示环节掌握了从数据到报告的完整逻辑。
-
细胞内实验
培训进入活细胞成像与细胞内FRAP环节。导师们示范了如何进行二维和三维活细胞成像设置、如何设定FRAP采集参数,并通过实例讲解了FRAP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和细节。学员们在实验台前一步步完成操作,从镜头下的实时图像到最终的统计曲线,每一步都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两天的培训紧凑而充实,从核心概念到前沿方法,再到关键的实验操作,层层递进,粒曼生物有幸与丹纳赫生命科学、表观生物并肩协作,共同助力这次相分离培训班的精彩落幕。
展望未来,粒曼生物将继续积极支持并参与和主导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前沿技术培训活动,与广大科研人员携手同行,共同解锁相分离这一生命奥秘宝库中的更多可能性。
欢迎关注粒曼公众号,留言获取培训完整PPT。
粒曼生物提供基于邻近标记技术的相分离服务
1) 邻近标记细胞系构建(过表达/原位插入细胞系构建)
2) 生物素标记细胞系效率验证(WB)
3) 液滴共定位验证(免疫荧光成像)
4) 互作蛋白质谱分析以及蛋白图谱构建
2025 /
08-25
所属分类:
新闻资讯
相关资讯—
2025-08-25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