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事增华 | Cumate诱导过表达技术,蛋白表达调控又添“新利器”【收藏】

2025-09-24

在诱导过表达技术领域,四环素调控系统(Tet-On/Tet-Off)、蜕皮激素类似物调控系统(EcR)已广泛应用,但科研需求的不断升级,催生了更具优势的新技术。Cumate 诱导过表达技术凭借低背景、高诱导效率、无细胞毒性等特点,近年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等权威期刊文献中频繁亮相,成为细胞生物学、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的 “新宠儿”。

一、技术原理:Cumate 诱导系统的 “调控密码”
Cumate诱导过表达系统基于原核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核心是 “阻遏蛋-诱导剂-启动子” 的精准互作,整个过程无内源性干扰,调控逻辑清晰易懂。
1. 核心组件:三大要素协同作用
文献中明确该系统包含三个关键部分,缺一不可:
  • 阻遏蛋白(CymR):由cymR 基因编码,天然状态下可特异性结合到靶启动子的操作序列(CuO)上,抑制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就像给基因装上了 “刹车”。
  • 诱导剂(Cumate):即对异丙基苯甲酸,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性质稳定且无细胞毒性。它能与阻遏蛋白CymR特异性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失去与CuO序列结合的能力,相当于松开 “刹车”。
  • 靶启动子(如PCuO-CMVmin):由CuO操作序列和最小 CMV 启动子(CMVmin)组成。无Cumate时,CymR结合CuO序列,CMVmin无法启动转录;加入Cumate后,CymR脱离CuO序列,CMVmin被激活,驱动下游目标基因高效表达。
2. 调控过程:“开关” 切换仅需两步
  • 第一步:关闭状态:无Cumate存在时,阻遏蛋白CymR牢固结合在靶启动子的CuO序列上,RNA 聚合酶无法结合到 CMVmin 启动子上,目标基因处于 “沉默” 状态,背景表达极低(文献数据显示,背景表达量仅为组成型启动子的 1% 以下)。
  • 第二部:开启状态:当加入一定浓度的 Cumate后,Cumate快速与 CymR 结合,导致 CymR 构象改变并从 CuO 序列上解离。此时,CMVmin 启动子恢复活性,RNA 聚合酶顺利结合并启动转录,目标基因在数小时内即可实现高效表达,且表达水平随Cumate浓度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如图1)

 图1 Cumate调控过程

二、文献案例:Cumate 系统的实战应用
Cumate 诱导系统凭借独特优势,已在多个研究领域落地应用,文献中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1. 基因治疗研究:精准调控治疗基因表达
研究人员使用Cumate系统构建肾上皮细胞过表达 NHE3细胞系(如图2),结果表明,肾上皮细胞的基因组工程是为了增强植入式人工肾 (IAK)设备所需的体积运输而进行的,为未来基因组工程人肾细胞用于肾小管细胞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
 

 图2 Cumate系统构建肾上皮细胞过表达 NHE3细胞系

2. 有毒基因功能研究:规避细胞毒性干扰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被认为在由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突变引起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突变SOD1蛋白在细胞中如何被调控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剂 (cIAP) 与 FALS 连接的突变体 SOD1 (mSOD1) 特异性相关,并且这种相互作用促进突变体 SOD1 的泛素依赖性蛋白酶体降解。研究人员通过利用cumate诱导型SOD1细胞,表明cIAPs的敲低或药理学耗竭导致H2O2在表达 mSOD1 的细胞中诱导细胞毒性,揭示了 cIAP 在 FALS 相关突变体 SOD1 调节中的新作用。[2]
三、案例分享
以下案例及数据均来自粒曼生物实验结果,如需进一步技术细节,可联系我们获取完整方案。
1. 构建Neuro-2a细胞中T基因的诱导过表达细胞系
构建T基因在Neuro-2a细胞中Cumate诱导过表达细胞系,接种Neuro-2a-Ti(诱导型)细胞,第2天添加Cumate诱导剂,终浓度为90 μg/ml ;诱导24h后收取细胞沉淀进行WB检测验证,结果证明T基因在Neuro-2a细胞中实现诱导型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如图3)。

 图3

2. 构建293、A549细胞中Cas9的诱导表达细胞系
构建Cas9在293、A549细胞中Cumate诱导表达细胞系,接种293-Cas9i(诱导型),A549-Cas9i(诱导型),第2天添加cumate诱导剂,终浓度为90 μg/ml ;诱导24h后收取细胞沉淀进行敲除验证,293-Cas9i(诱导型)敲除效率达到99%,A549-Cas9i(诱导型)敲除效率达到100%,结果表明Cas9在293、A549细胞中实现诱导型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如图4)。

 图4

四、技术优势:对比其他系统,Cumate 的独特价值
将Cumate 系统与常用的 Tet-On、EcR 系统对比,从文献数据中可清晰看出其优势:
               对比维度                  
Cumate 系统    
Tet-On 系统
EcR 系统
背景表达
极低(<1%)
较低(5%-10%)
极低(<1%)
诱导效率
高(24 小时达峰值)
较高(24 小时达峰值)
中(36 小时达峰值)
诱导剂毒性
无(高浓度仅轻微影响形态)
低(高浓度 Dox 致细胞凋亡)
低(GS-E2 无明显毒性)
物种适用性
广泛(哺乳动物、昆虫、植物细胞)   
    较广(主要用于哺乳动物细胞)
    较窄(哺乳动物细胞为主)
成本
中(cumate 价格适中)
低(Dox 价格便宜)
高(GS-E2 价格昂贵)
由此可见,Cumate 系统在背景表达、诱导剂毒性、物种适用性上综合优势突出,尤其适合对实验条件要求严苛的研究场景。
五、总结与展望
Cumate 诱导过表达技术以其低背景、高可控性、无毒性的特点,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精准的基因调控工具。从文献中的基因治疗研究到有毒基因功能解析,该技术已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未来,随着与 CRISPR 技术的结合(如构建 Cumate 诱导的 CRISPRa 系统),Cumate 系统有望在基因编辑、细胞命运调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doi:10.1007/s12195-019-00601-3
[2] doi:10.1016/j.bbrc.2016.10.065